在借款合同中,如果双方约定的利息过高,借款人可以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主张调整。过高的利息约定不仅可能违背公平原则,也可能违反国家对于借贷利率上限的规定。
借款合同中利息约定过高怎么办?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当借款合同中约定的利息明显高于合理范围时,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关于利息的协议应当遵守诚实信用的原则,并且不能超过法律所设定的最大限额。如果实际执行的利率超出了法定标准,则超出的部分将被视为无效。另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进一步具体化了民间借贷中利率上限的要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部分除外。”
债权超过诉讼时效后还能追讨吗?
当债权超过了诉讼时效,债权人仍然有权向债务人追讨债务,但此时债务人获得了以诉讼时效为由进行抗辩的权利。如果在诉讼过程中债务人提出时效抗辩,法院通常会支持这一抗辩,从而使得债权人无法通过法律手段强制执行其债权这并不意味着债权本身完全消失,而是说债权人失去了胜诉的可能性。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债务人自愿履行还款义务或同意继续履行债务,则这种行为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二条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经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
在遇到借款合同中利息约定过高情况时,借款人有权依据现行法律法规要求调整至合法范围内。同时提醒广大民众,在签订借款合同时务必仔细审查条款内容,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害。
温馨提示:以上是对“借款合同中利息约定过高怎么办”的解答,希望能对您有所启发。若您需要更详细的法律咨询,请访问中国大律师网进行在线咨询,我们的专业律师团队将提供深入的建议和解决方案。祝您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