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受到侵害时,患者或其家属有权要求医疗机构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不仅包括民事赔偿责任,还可能涉及行政甚至刑事责任。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是关键。
患者知情同意权受侵害怎么办?
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医务人员在进行医疗行为之前,必须向患者详细说明病情、拟采取的医疗措施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并获得患者的书面同意。如果医务人员没有履行这一义务而直接进行了相关诊疗活动,那么这就构成了对患者知情同意权利的侵犯。在这种情况下,受害者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赔偿因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失,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九条:“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具体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明确同意;不能或者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明确同意。”
患者隐私权受法律保护吗?
患者的隐私权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这种保护不仅限于个人信息的安全,还包括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敏感信息,例如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等。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处理或传输他人的个人信息,也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公开这些信息。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防止患者隐私的泄露。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二十八条 未经自然人同意,不得向他人非法提供其个人信息,但是经过处理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第五十六条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和隐私权,保守患者的秘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三十二条 国家保护公民个人健康信息安全,确保其不被非法获取、利用和披露。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依法为服务对象保密,不得泄露其个人健康信息。
在面对知情同意权被侵害的情况时,受害者应及时收集证据并通过合法手段维权,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同时,医疗机构也应加强内部管理,确保每位患者都能得到充分的信息告知,从而避免此类纠纷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