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婚与结婚具有不同的法律地位。订婚被视为民间习惯而非法定程序,不具备直接的法律效力;而结婚则是通过国家机关登记确认的一种法律行为,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保护。
订婚与结婚法律效力有何异?
1.订婚:在现行的法律体系中,订婚被视为一种传统习俗,并没有被正式纳入法律法规之中订婚本身并不赋予双方任何法律上的权利或义务。如果双方在订婚后决定解除关系,涉及到的财物返还等问题,则可能会依据相关的民事法律规定来处理。
2.结婚:根据法律规定,只有当双方通过民政部门完成结婚登记手续之后,婚姻关系才能正式确立为合法有效。一旦完成了登记程序,夫妻双方将享有相应的法律权利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九条:“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完成结婚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
未达法定年龄订婚是否有法律效力?
未达到法定婚龄的男女双方所订立的婚约不具备法律上的婚姻效力。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合法结婚需满足特定年龄要求:男方至少23岁,女方至少21岁。若任何一方或双方在订立婚约时尚未达到上述年龄标准,则该婚约不能构成正式的、受法律保护的婚姻关系,仅可视为个人之间的非正式约定。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提到的情况是“订婚”,而不是经过官方登记确认的正式结婚。“订婚”作为一种传统习俗,并不受国家法律法规直接管辖在未达法定婚龄的情况下进行订婚并不会因违法而被视为无效;当未来任意一方达到了法律规定的结婚年龄,并希望将这段关系转化为合法婚姻时,仍需遵循相关程序完成正式登记手续,才能确立其法律地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七条:“结婚应当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禁止任何一方对另一方加以强迫或者任何组织、个人干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八条:“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注:此条文为修订前版本,实际应参照最新规定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一)》第十四条:“当事人以未到法定婚龄为由主张婚姻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当事人申请宣告婚姻无效时已达到法定婚龄的除外。”
注意,《民法典》中关于结婚年龄的具体规定与上述引用可能存在差异,请以官方发布的最新版为准。在法律视角下,订婚与结婚之间存在着本质区别。前者更多体现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后者则是受法律严格规范和保护的重要民事法律行为。对于希望建立稳定家庭关系的个人而言,依法完成结婚登记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温馨提示:面对法律问题不知所措?中国大律师网提供全面的法律服务,帮助您高效解决问题,省时又省心。您可以通过在线平台直接咨询我们的专业律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