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律师网

2025年公开场合散布谣言应承担什么责任?

发布时间 2025-07-31 浏览 503 分类 刑事纠纷
您的位置:中国大律师网> 法律知识 > 刑事纠纷

在公开场合散布谣言,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行为人可能需要承担包括但不限于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乃至刑事责任。具体责任形式取决于谣言的性质、传播范围以及造成的社会影响等因素。

公开场合散布谣言应承担什么责任?

在民事责任方面,如果散布谣言的行为侵害了他人的名誉权或其他合法权益,受害者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停止侵权行为、消除不良影响、公开道歉,并有权请求赔偿因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失。

从行政责任的角度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于通过互联网或其他渠道故意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从而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规定了一系列的行政处罚措施。

当散布谣言的行为达到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程度,或者导致重大经济损失时,该行为可能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构成犯罪。在这种情况下,相关责任人将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自然人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公安机关处理谣言案件流程是?

当公安机关接到关于谣言的举报或自行发现谣言时,首先会对这些信息进行初步核实。一旦确认存在散布谣言的行为,并且这种行为可能触犯了治安管理规定或构成了犯罪,警方将依法启动案件调查程序。在调查阶段,警方会搜集各种形式的证据,比如电子通信记录、目击者陈述等。根据最终调查结果,如果证实行为人确实违反了法律,则依据相关法规对其进行相应的行政处罚;若行为涉嫌构成犯罪,则会将案件移交给司法机关进一步处理,追究其刑事责任。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在任何情况下都应遵守法律法规,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共同维护良好的社会环境。

〖温馨提示〗掌握法律知识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有效地应对法律问题,保护个人权益。若您有任何其他法律问题需要咨询,欢迎随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提供专业的支持与帮助。

阅读全文

TOP
Copyright © 2025 中国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